被遗忘的城市”系列纪念币(三)——吴哥窟
月有阴晴圆缺,人有悲欢离合,城有生死兴衰。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城,在历史的滚滚长流中几近消失,偶然的机缘使之重现天日,供今人凭吊怀古。2015年,纽埃委托新西兰造币厂开始生产发行“被遗忘的城市”系列银质纪念币。这套纪念币采用精制工艺,面值2纽埃元,重1盎司,含银99.9%,直径40.7毫米,发行量2000/枚。“吴哥窟”是系列发行的第3枚币。
高棉帝国(又名“真腊”)存在于公元9-15世纪,在12世纪吴哥王朝鼎盛一时,称雄东南亚地区,版图包括如今柬埔寨全境和泰国、老挝、缅甸及越南等地的一部分。高棉国的都城是吴哥王城,在王朝兴盛时期,吴哥城中兴建了大小寺庙600余座,形成了极其壮观的建筑群,如今这些建筑已成为东南亚历史和宗教文化的珍贵遗产。吴哥窟是吴哥城保护得最完好的庙宇,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。它以雄伟的造型、平衡的布局、协调的比例、优美的线条以及细致的浮雕闻名于世,在吴哥王朝时期被称为“毗湿奴神殿”,作为高棉国的太庙,供奉化身为印度教之神的国王。在中国元代古籍《岛夷志略》中,吴哥窟又被称为“桑香佛舍”。
银币的正面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头像。银币背面以正面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吴哥窟的主体建筑,5座宝塔中的3座形成“山”字形,壮观威严。吴哥窟在设计上采用了高棉寺庙建筑的典型布局:祭坛和回廊。祭坛在回廊的环绕下,堆砌3层,象征了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。而5座宝塔则象征了须弥山的5座山峰。这枚银币引人入胜的是其造币喷砂技术与视觉艺术的结合,在有限的空间中,喷砂图案以镂空形式再现了吴哥窟沧桑斑驳的岁月痕迹。镜面中的道路,实际上在近代拍摄的照片中野草丛生,荒凉落寂,但在这里处理成镜面,使人联想到历史的虚无,以及寻古觅迹之路的无尽忧思。吴哥窟的所有雕刻、浮雕由石块雕刻结合而成,接缝完美,虽然如今已经风化斑驳,但仍保留着往日的风采。
1866年由法国探险家拍摄的吴哥窟照片
由于战争影响和环境恶化,吴哥城逐渐衰落,在被废弃之后,植被蔓延,密林覆盖了这座曾经辉煌的古都。19世纪,吴哥窟被欧洲人发现,其建筑艺术和流出的文物震惊世界。20世纪,人们积极开展吴哥窟的保护工作,使吴哥窟的很多建筑得以延续生命。今天,吴哥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享誉世界,接待着络绎不绝的游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