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币”说明朝那点儿事——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纪念币赏析之七
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,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帝王。1328年10月21日,朱元璋出生在安徽濠州一个贫寒之家,爷爷朱初一,父亲朱五四,他的名字是朱重八,祖祖辈辈都是贫苦农民。元璋是他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定的名字。他从小饥寒交迫,稍长即放牛谋生,16岁入皇觉寺为僧,后托钵云游,流浪四海,形似乞丐。25岁参加红巾军反抗元朝,因智勇兼备被奉为吴国公。1368年6月击破各路起义军并最终攻陷元大都北京后,在应天府称帝,恢复建立起统一的汉族统治政权——明朝。
明王朝建立后,朱元璋立刻进行了一系列朝政改革: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,建立起直属皇帝管辖的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,使之成为明清两代的基本政权组织形式;扩大科举规模,明确规定了以程朱理学的四书、五经为内容,以八股文为形式的科举制度;用长达二十余年时间制订了一部《大明律》,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士农工商以及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。明成祖时期还迁都北京,进一步加强了对北方诸民族的控制。
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(第7组)纪念金币
1990年,中国人民银行以明朝人物为背景发行了“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(第七组)”。该套纪念币为一金四银,正面图案均为国徽、国名及“1990”年号。
唯一一枚金币的背面图案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坐像。币中的朱元璋端坐龙椅,一手持卷,一手扶椅,表情凝重,目光深邃,脸上透露出的是一种平民皇帝特有的焦灼与忧心忡忡。背景中的明皇宫似乎位于云雾之间,看起来有些虚无缥缈。然而 ,正是这种虚幻的景象,愈加突出了朱元璋那种领袖群伦、凌驾天下的赫赫威仪。
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(第7组)纪念银币
四枚银币的背面人物分别是文学家罗贯中、医学家李时珍、航海家郑和最终推进明朝灭亡的农民起义首领李自成。
罗贯中,名本,字贯中,号湖海散人,是元末明初一位学养深厚,著作等身的小说家、戏曲家,其主要作品有:剧本《赵太祖龙虎风云会》、小说《隋唐两朝志传》等,代表作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,是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,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唯一一部根据史实改编的小说。《三国演义》“据正史,采小说,证文辞,通好尚”,描述了汉末从黄巾之乱至魏、蜀汉及吴三国鼎立,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,故事曲折生动,人物形象鲜明,虚实结合,影响深广,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,老少皆知。清文学家李渔有言云:“演义一书之奇,足以使学士读之而快,委巷不学之人读之而亦快;英雄豪杰读之而快,凡夫俗子读之而亦快。”银币上的罗贯中左手扶案,右手握笔,《三国演义》中的曹操、孙权以及刘、关、张浮幻于祥云之上,似正从一管银毫下逶迤而出。
李时珍,字东璧,自号濒湖山人,曾为太医院太医。他针对前人《本草》品类既烦,名称多杂,“或一物而析为二三,或二物而混为一品”的弊端,翻山越岭,穷搜博采,用了近30年时间,撰写出计16部52卷190万字的皇皇巨著《本草纲目》,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,而且对世界医药学、植物学、化学等自然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1951年,李时珍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名人。他的大理石雕像目前仍屹立在莫斯科大学的长廊上,《本草纲目》也被誉为“东方医药巨典”。银币上的李时珍身背药篓和采药工具,全神贯注于刚从花草丛中采得的一株药草,远处是高耸挺拔的山峰,显示出他跋山涉水寻医采药的艰辛。
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,原名鸿基,世居陕西米脂,曾为银川驿卒。崇祯二年揭杆起义,后为闯王高迎祥麾下将领,因其胆识过人,有勇有谋而深得将士拥戴。高迎祥牺牲后,他继称闯王。提出“均田免赋”等政治口号,散布“迎闯王,不纳粮”的歌谣,大得民心,部队迅速发展到百万之众。在攻占西安后建立大顺政权,年号永昌,并直下北京,彻底推翻了朱明王朝的统治。令人扼腕的是,他成为天下的起义军领袖后,一进京就骄傲起来,恃功傲物,专横跋扈,迫害功臣,骄奢淫逸,结果屁股还没坐稳就让吴三桂带来的清兵赶出了北京,上演了一幕千古悲剧。银币上的李自成扶剑叉腰,雄视前方,战袍飒飒,威风凛凛,配以身后披坚执锐的队伍,俨然一副号令三军的统帅形象。
郑和是明成祖朱棣宫中的太监。从1405至1433年,郑和受命前后七下西洋,中国船队的足迹遍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,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航海壮举,堪称“大航海时代”的伟大先驱。银币上的郑和立于船队旗舰的瞭望塔上,上手持单筒式望远镜,凝视着远方,似乎在思考着下一站将驶向何方。远景中为帆旗招展的庞大舰队,俨然是大洋中的一支威武之师。
四枚银币的画面内容丰富,雕刻精细,形象饱满,主题突出,品之赏之,似有一位先贤在我们的耳边,轻声慢语地娓娓叙述着那并不遥远的明朝故事……